FBI 如何審訊嫌疑人——以及為何有時人們會承認自己沒犯的罪
5/1/20241 min read
當人們想到 FBI 審訊時,通常會聯想到電影或電視劇裡的場景:燈光昏暗的房間、鐵桌對面坐著沉默的探員,以及嫌疑人終於崩潰並承認罪行的戲劇性瞬間。然而,現實中的 FBI 審訊技巧比這些刻板印象更精密、更具心理操控性,而且不僅用於真正的犯罪嫌疑人——在某些情況下,這些技巧甚至會讓無辜的人「自願」認罪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探討 FBI 使用的幾種常見審訊技巧,以及為何這些方法有時會導致錯誤認罪。
1. 雷德(Reid)技巧——心理壓力讓人屈服
雷德技巧(Reid Technique)是美國執法機構廣泛使用的一種審訊方法。它的核心在於「心理操控」,主要分為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行為分析
調查員先與嫌疑人進行輕鬆的對話,以判斷他是否在說謊。他們會觀察肢體語言、語氣變化,甚至是嫌疑人回應問題時的細微表情。問題是,這些判斷往往帶有主觀成分,並不一定準確。
第二階段:假設有罪
一旦調查員認為嫌疑人可能有罪,他們會開始「假設嫌疑人有罪」來進行問話,而不是去尋找真相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「我們已經有證據顯示你參與了這起案件。」即使根本沒有任何證據,這種話術能讓嫌疑人開始懷疑自己,或以為自己已經無法自證清白。
第三階段:提供出路
在嫌疑人開始感到壓力時,調查員會提供「兩種選擇」:一種較嚴重的罪行,另一種較輕的情境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「我們知道這不是你的本意,你只是被迫這麼做的,對吧?」這讓嫌疑人覺得,如果承認較輕的罪行,可能會得到較輕的處罰。
問題是,當人們長時間受到心理壓力時,他們可能會選擇「認罪」來結束審訊,即使自己從未犯罪。
2. 訊問長時間拖延——讓你筋疲力盡
FBI 和其他執法機構常使用的另一種策略是「疲勞戰術」。這種方法的關鍵是讓嫌疑人承受長時間的精神和身體壓力,削弱他們的心理防線。
長時間審訊的影響
• 剝奪睡眠:有時,審訊會持續十幾個小時,甚至超過一天,讓嫌疑人極度疲倦,無法清晰思考。
• 不讓吃飯或喝水:某些情況下,警方可能會延遲嫌疑人的飲食,以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判斷力。
• 環境控制:審訊室通常是封閉空間,沒有窗戶,甚至開著強光,讓嫌疑人失去時間感。
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壓力和疲勞狀態時,大腦會開始尋找「最簡單的解決方案」來結束這種痛苦。對許多人來說,這個解決方案就是「承認犯罪」,即使他們知道自己是清白的。
3. 偽裝成「你的朋友」——博取信任
與電影中的嚴厲逼供不同,FBI 的調查員有時會採取相反的策略——表現得像你的朋友,甚至試圖「幫助」你。這種手法在 FBI 前談判專家 Chris Voss 的理論中被稱為**「戰術同理心 (tactical empathy)」**,意指透過展現同理心來操控對方的行為,讓嫌疑人逐漸放下戒心,進而說出不該說的話。
心理誘導的關鍵手法
• 假裝同情:「我們知道你很難過,這不是你的錯。」這讓嫌疑人降低防備,開始信任調查員。
• 淡化犯罪行為:「我們只是想弄清楚發生了什麼,不代表你一定有罪。」讓嫌疑人以為自己沒有承認什麼嚴重的事。
• 假裝提供幫助:「如果你合作,我們可以幫你。」這讓嫌疑人覺得,只要配合,自己就能獲得好處。
然而,這些手法的真正目標並不是幫助嫌疑人,而是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承認關鍵細節,甚至直接認罪。戰術同理心 (tactical empathy) 能讓嫌疑人誤以為自己得到了理解與支持,進而放下心理防線,這正是 FBI 調查員常用的心理戰術之一。
4. 偽造證據與誤導性資訊
雖然法律禁止警察製造假證據,但在美國,警方可以合法地「欺騙」嫌疑人。例如:
• 謊稱有證據:「你的指紋在犯罪現場。」即使事實上並沒有。
• 假裝有目擊證人:「有人看到你在案發現場。」但其實沒有人作證。
• 誘導記憶錯誤:如果嫌疑人猶豫不決,調查員可能會提供虛假細節,例如:「你當時穿著藍色夾克,對吧?」長時間重複這些資訊,可能會讓嫌疑人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,最終相信自己真的做了某些事。
這種策略已經導致許多錯誤認罪的案件,其中一些人甚至因此被判處死刑。
為何你需要律師來保護自己?
上述這些技巧讓許多人在無辜的情況下認罪。當你面對執法人員時,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可以堅守立場,但心理壓力、疲勞和操控性話術可能讓任何人崩潰。因此,在警察或 FBI 詢問你時,請牢記以下幾點:
1. 保持沉默——無論他們怎麼問,你都有權不回答。
2. 要求律師——律師是你唯一能信任的人,他們能確保你的權利不被侵犯。
3. 不要試圖解釋——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扭曲,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說話。
很多人認為,只有犯罪分子才需要律師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你需要律師,不是因為你有罪,而是因為你需要保護自己不被錯誤定罪。